捕收剂用量超标 ?精准计量与浮选回路闭环控制系统设计
捕收剂用量超标问题分析
捕收剂用量超标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 ,还可能对浮选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,如精矿品位降低 、尾矿中有用矿物损失增加等 。造成捕收剂用量超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:
给矿性质波动 :矿石的品位 、粒度、矿物组成等性质可能随开采位置和时间发生变化 ,若未及时调整捕收剂用量 ,就容易导致用量超标 。
计量不准确 :捕收剂输送过程中的计量设备精度不够 、故障或未定期校准 ,会使实际加入的捕收剂用量与设定值存在偏差 。
浮选过程不稳定 :矿浆浓度 、pH值 、温度等工艺参数的波动 ,以及搅拌强度 、充气量等操作条件的变化,会影响捕收剂的起泡性能和浮选效果 ,为保证浮选指标 ,可能会不自觉地增加捕收剂用量 。
缺乏反馈调节机制 :传统浮选过程大多依赖人工经验控制捕收剂用量 ,难以根据实时浮选效果进行精准调整 ,容易出现用量超标的情况 。
精准计量设计
计量设备选型
质量流量计 :质量流量计可以直接测量流体的质量流量 ,不受流体温度 、压力 、密度等参数变化的影响 ,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。对于捕收剂这种高黏度 、易结晶的流体 ,科氏力质量流量计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选择 。它利用科里奥利力原理测量流体的质量流量 ,测量精度可达±0.1%±0.2% 。
电磁流量计 :如果捕收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,电磁流量计也是一种可选的计量设备 。它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工作 ,测量精度较高 ,可达±0.5%±1% 。电磁流量计的优点是无压损 、耐腐蚀 ,适用于各种酸碱盐溶液的流量测量。
计量系统设计
安装位置 :将质量流量计或电磁流量计安装在捕收剂输送管道上 ,靠近捕收剂储存罐的出口处 ,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。同时 ,要注意安装位置应避免有弯头 、阀门等影响流体流动的部件 ,保证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状态稳定。
信号传输与处理 :计量设备输出的信号通过信号线传输到控制系统 ,控制系统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,得到实时的捕收剂用量数据 。为了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,可以采用屏蔽电缆进行信号传输 ,并在控制系统中设置滤波 、放大等信号处理电路 。
浮选回路闭环控制系统设计
系统组成
控制器 :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(PLC)或分布式控制系统(DCS)作为核心控制器 ,负责接收计量设备和其他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,进行分析和处理 ,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发出控制指令 。
传感器 :除了捕收剂流量传感器外 ,还需要安装矿浆浓度传感器 、pH值传感器 、液位传感器等 ,用于实时监测浮选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 。
执行机构 :根据控制器的指令 ,调节捕收剂的添加量 。常用的执行机构有电动调节阀 、气动调节阀等 ,它们可以根据输入的信号精确调节阀门的开度 ,从而控制捕收剂的流量 。
人机界面(HMI) :为操作人员提供一个直观的操作界面 ,用于设置控制参数 、查看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 、报警信息等 。HMI可以采用触摸屏或工控机等形式 。
控制策略
PID控制 :比例积分微分(PID)控制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策略 ,它根据设定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 ,通过比例 、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的作用 ,计算出控制量 ,使系统输出尽可能接近设定值 。在浮选回路闭环控制系统中 ,以捕收剂用量为被控变量 ,矿浆品位 、回收率等浮选指标为设定值 ,通过PID控制器调节捕收剂的添加量 ,实现对浮选过程的精确控制 。
模糊控制 :由于浮选过程具有非线性 、时变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,传统的PID控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。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方法 ,它不需要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 ,而是根据专家经验和模糊规则进行推理和决策 。在浮选回路闭环控制系统中 ,可以结合模糊控制和PID控制 ,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,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。
系统工作流程
1.数据采集 :传感器实时采集矿浆浓度 、pH值 、液位 、捕收剂流量等工艺参数 ,并将数据传输到控制器 。
2.数据分析与处理 :控制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,计算出当前浮选过程的偏差和偏差变化率 。
3.控制决策 :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 ,控制器计算出控制量 ,并通过执行机构调节捕收剂的添加量 。
4.反馈调节 :再次采集工艺参数 ,与设定值进行比较 ,判断是否达到控制要求 。如果未达到 ,则继续调整捕收剂的添加量 ,直到满足控制要求为止 。
系统优化与维护
模型优化 :定期对浮选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和更新 ,以提高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。可以通过实验研究 、数据分析等方法 ,建立更加精确的浮选过程模型 。
传感器校准 :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和维护 ,确保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。同时 ,要注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使用环境 ,避免受到干扰和损坏 。
系统调试与测试 :在系统投入运行前 ,进行全面的调试和测试 ,检查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,控制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。在运行过程中 ,要密切关注系统的运行状态 ,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。